低水平建設亟待改變歷數近幾年四川汶川、青海玉樹、云南盈江和四川蘆山等地發(fā)生的地震,在地震中因房屋坍塌壓死、砸死人的比例占絕大多數,落后的磚混脆性結構及鋼筋混凝土結構建筑在地震中對人類已構成致命的威脅。改變低水平建設勢在必行。
在農村,住房基本為自建。大部分蓋房者不懂得抗震技術,只是憑著經驗和習慣蓋房。而且為了省錢,很多人會選擇使用便宜的水泥空心磚,水泥的標號及用量都不夠。這樣的房屋質量不過關,為傷亡埋下了隱患。
在城市,鋼筋混凝土結構的住房基本一統天下。且不說造成大量的建筑垃圾,加大了城市環(huán)境負擔,就抗震來說,一旦倒塌,沉重的預制板和墻體就是很大的生命殺手。
有關建筑專家表示,在一些震區(qū),作為恢復性重建,很多地方仍然是沿用傳統模式建設鋼筋混凝土結構住房。如果通過減少鋼筋數量來降低成本等問題得不到有效控制,建筑的防震性能更將大打折扣。
“當一種建筑形式在震災中被反復損毀,我們是不假思索、不計成本地再建設,再投入,還是打破慣有思維,思考尋找真正能呵護生命的建筑?這些年我們因為重復建設浪費了多少財產,付出了多少生命代價?我希望全社會一起來算算這筆賬。”著名建筑學家姚兵說道。
鋼結構住宅能提高抗災能力
鋼結構住宅是以鋼作為建筑承重梁柱的住宅建筑,就是用環(huán)保、輕質、節(jié)能材料做圍護結構的住宅。2008年汶川地震后,社會各界開始關注鋼結構住宅。2011年日本“3·11”地震后,以鋼結構住宅為支撐的防震體系吸引了世界目光。
鋼結構住宅的優(yōu)勢早為業(yè)內熟知,其結構具有抗震性能好、自重輕、建設速度快、節(jié)能、節(jié)材、節(jié)水、節(jié)地等優(yōu)異性能,是對城市環(huán)境影響很小的建筑結構之一,在發(fā)達國家已被廣泛采用。
鋼結構在體育場館、航站樓、鐵路、橋梁等方面得到普遍推廣,鳥巢、國家大劇院即是典型代表。2008年汶川地震時,綿陽九州體育館安然無恙,成了災民的避難所;蘆山“4·20”7.0級強烈地震時,汶川震后援建、改建的醫(yī)院、學校沒有任何損壞,這些鋼結構建筑成了生命的庇護所。
“我國鋼鐵產量位居世界第一,以2011年年產7.1億噸鋼計算,當年建筑用鋼量僅3000多萬噸,所占比例微不足道。”姚兵認為,鋼鐵與住宅聯盟有助于解決城鎮(zhèn)化快速發(fā)展中抗災能力不足的矛盾,守護城鎮(zhèn)安全,也是鋼鐵業(yè)走出困境的出路。
2008年以來,我國鋼結構企業(yè)加大研發(fā)與建設力度,先后建成武漢世紀家園、都江堰富士康員工公寓等一批鋼結構住宅小區(qū),具備了年產1000萬平方米的鋼結構住宅生產和建設能力。我國鋼結構住宅關鍵技術已實現突破,具有中國特色的鋼結構住宅專業(yè)化體系為產業(yè)化推進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零死亡”不是夢——日本建筑抗震效果顯著
眾所周知,日本坐立于亞歐板塊和太平洋板塊交界處,地殼運動頻繁,是世界上地震頻率很高的國家,不僅僅造成了重大的財產損失,也極大影響了日本國內的國民生產和生活。早在上個世紀近20年代,遭受多次重大地震災害的日本政府,痛下決心提高建筑物抗震能力。鋼結構住宅則是在1995年神戶大地震后,在日本得到普及推廣。日本由政府推動,行業(yè)牽頭,大企業(yè)帶動,率先在工廠里生產住宅, 在民間住宅強行推進鋼結構。并且日本政府提出了“零死亡”計劃。因此,抗震性能卓越的鋼結構、輕質材料等各種很先進的防震手段被廣泛應用,所有老式建筑全部采用不同形狀的鋼結構框架進行加固。經過若干年的研發(fā)和實踐才走到今天。
2011年日本遭遇人類觀測史上很很好別的特大地震,同時還伴有特大海嘯的輪番襲擊。事實證明,地震本身給建筑帶來的破壞并不大,日本建筑經受住了9級地震的考驗。
中國鋼結構住宅理應“重拳出擊”
一邊是深刻的教訓和警示,一邊卻是步履蹣跚的推廣速度。數據顯示,鋼結構住宅在我國住宅的占比不足1%。
上個世紀,50年代茅草房,70年代磚瓦房,80年代外走廊,90年代建樓房。作為顛覆磚瓦建筑的革命性成果,我國鋼筋混凝土建筑擁有從設計到施工相當成熟的體系,因此,要改變這種建筑結構又將是一次革命,需要從社會的認知水平、開發(fā)商的利益格局、政府的政策導向、新技術新體系的配套應用等多方面著手,更需要全社會因震災傷痛而覺醒。為此,專家人士呼吁,國家在地震帶建造鋼結構住宅,以此為切入點,帶動住宅產業(yè)升級。
因此,我國發(fā)展鋼結構住宅,首先需要國家層面的頂層設計,包括城鎮(zhèn)化過程中減災、安全政策的制定,產業(yè)化推動的技術經濟政策以及產業(yè)化推動的科技創(chuàng)新等,建立起集成創(chuàng)新機制,推動進一步完善鋼結構住宅體系,鼓勵企業(yè)開發(fā)和建設鋼結構住宅。
支援震區(qū) “三維”集成房屋送溫暖
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給全國人民帶來極大的悲痛和無法估量的財產損失。三維鋼構公司積極響應黨和國家的號召,積極的參與、設計和施工汶川地震災區(qū)安置房的艱巨任務。
首先三維鋼構結合國內外先進的集成房屋的先進結構設計會同棗莊設計院等多家鋼結構公司,要求鋼構件都由工廠內加工完成,包含生活用電,生活用水,廚房衛(wèi)生間內的設施,及管道的預留都是在工廠完成,堅持安全環(huán)保及考慮災后再利用的理念,一次成型,避免在現場加工切割現象,縮短了工期。三維集成房屋采用彩鋼夾芯板,這種模塊化房屋可以達到保溫、隔熱、防水、抗震的效果。
三維鋼構“心系災區(qū),情為災民”,在堅決保質保量、快速完成安置房任務的同時,為災區(qū)人民提供優(yōu)良的居住環(huán)境,公司成員紛紛伸出援助之手,開展獻愛心活動,贏得了市委市政府和市民朋友們的廣泛贊譽。